CPR模型,電力、礦山急救培訓模擬人
心肺復蘇是臨床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技術及手段,對呼吸、心搏驟停的患者給予心肺復蘇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在國外培訓人數就已經達到平均每十人中有一半會心肺復蘇,心肺復蘇模型模擬已經非常普及,在學校里也要學生學習基本的急救技術。比如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復蘇模型初級救生操作術放入學校課程中;日本是多發(fā)地震國家,對于急救普及更為深入,日本的消防廳每年舉行急救知識講座,聽眾均達到40萬;德國則把是否掌握心肺復蘇模型初級救生術作為駕駛員獲得駕駛執(zhí)照的依據之一。而在我國,大眾心肺復蘇技術的普及以及對心肺復蘇模型模擬的操作率遠遠低于10%,搶救成功率更遠遠低于1%,群眾急救知識普及率較低,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較低,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有必要加快心肺復蘇普及力度,加大心肺復蘇培訓不及對提升我國醫(yī)療水平有重要幫助,而且對挽救患者生命也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近日,某校通過心肺復蘇模型模擬考核并記錄了100多例大學生有關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分數,其中,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考試形式,操作技能則采用電腦心肺復蘇模擬人評定,心肺復蘇培訓前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有助于驗證大學生在心肺復蘇及其相關方面的理論及技能的掌握情況,有助于在接下來的心肺復蘇培訓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實施培訓。
心肺復蘇培訓教學分為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兩大塊,其中,利用多媒體教學開展理論知識培訓教學,重點在于講授心肺復蘇的操作技巧及流程,利用急救培訓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演練主要包括徒手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吹氣、判斷心臟驟停、胸外心臟按壓定位、手法、頻率及幅度等。
經過心肺復蘇培訓,急救醫(yī)學學習大學生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并能夠熟練完成心肺復蘇操作,與培訓前相比,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有了顯著地提高,對比差異明顯,將急救模擬人運用與心肺復蘇培訓中可以有效提高 心肺復蘇培訓的效率,達到心肺復蘇培訓的目的,與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相比,運動急救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教學有其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
1、無風險,學生利用CPR模擬人實施心肺復蘇演練,心理無負擔,不必擔心醫(yī)療風險問題,同時,也不會對患者構成威脅。
2、培訓演練操作過程中可控性較強,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操作的進程及環(huán)節(jié),同時,對操作的疑難點可實時提出,并由培訓醫(yī)務人員進行解答。
3、重復性較強,在心肺復蘇培訓過程中,學員可對某一步驟、某個手法或技巧進行針對性反復演練,直到操作合格、規(guī)范、熟練。
從上述幾方面可以看出,與臨床真正患者相比,模擬人雖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不能如實反映患者臨床急救和錯綜復雜的情況,但急救模擬人可以較好的鍛煉學生臨床實際操作技能。
- 上一篇:高溫培訓心肺復蘇假人,暑期急救訓練模型 2019/7/15
- 下一篇:人工呼吸急救模擬人,心肺復蘇模型 2019/7/11